發表文章

遠塵脫俗•物我合一 〜品味洪江波的田園情懷〜

圖片
遠塵脫俗•物我合一                      〜品味洪江波的田園情懷〜                            文 \ 熊宜敬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中國藝術文化悠遠傳承中的一種心靈境界,是在「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思中油然而生的呈現,是根源於對自然萬物的珍惜敬愛而激盪出的情懷。不需刻意追求,不需矯柔造作,面對天地六合,感受盎然生機,以心賦詩,以心作畫,因此成就了中國歷史長河中豐沛的文學、藝術風姿。     因此,體會自然,關懷萬物,能夠懷抱這樣悲天憫人的胸襟,就成為一個作為優秀詩人與藝術家的重要底藴。品味洪江波的畫,在靜謐的氛圍中即散發著這樣的深邃氣息。     洪江波( 1964 年),出生於苗栗後龍灣寶,這個地處後龍溪下游平原丘陵地的靠海小鎮,溫和多雨,土壤肥沃,純樸和樂的居民以農漁為業,藍色的天,綠色的地,孕育著這一方與自然共生的田野風情,這裏的農民說的真誠:「土地的價值是<情感>。」還有一句俚語:「第一田園,第二某子。」可以窺見後龍的居民們是如何的珍惜家園,熱愛鄉土。     在這兒,平常的日子裏,漫步鄉間小路,人很少,風很輕,只有直挺挺的木麻黃守候著豐收時節的到來;一切是如此的安靜、無語,只偶爾傳來鳥雀和著微風的喁喁細訴 ... 待稻秧長高了,成熟了,平靜清綠的田野在風的催促下掀起了一波波金黃色的稻浪,一束束、一顆顆飽滿的稻穗迎風擺動,沙沙作響,預約著收成季節的歡愉 ... 這情境,是大地寫的詩,是田野譜的曲,是輕風詠的歌;這情境,不正是洪江波所作的畫!      熱愛鄉土,熱愛田園,熱愛藝術,洪江波自幼沈浸在充滿陽光、空氣、水份的後龍田野鄉間,飲啜溪流的潺涓,呼吸山林的蓊鬰,年輕時代數年下田耕作的親身體驗,使洪江波更加眷戀鄉土田園所賜予的生命動力,於是,洪江波勤奮的耕耘藝田,一筆一筆細膩的勾勒著自然的生趣,一點一點賦染著田園的生機,在寂靜的開闊景致中隱隱透露著屬於台灣這塊樂土的生命泉源。      洪江波的畫,無疑是「脫俗」的,無門無派,無所掛牽,無所忌憚,洪江波在如今紛雜的藝壇中默默耕耘,大音希聲,人如其畫,畫如其人,也因此,廿年來畫境依然純粹,畫意依然寂靜,畫面依然唯美,孜孜矻矻的用畫筆謳歌自然。    「五四運動」健將之一的著名文學家、教育家羅家倫曾言,要得到如石濤「山川

忘憂

圖片
金針花又名萱草、忘憂草,在傳統的文化之中,代表忘憂,為象徵母親的花。此幅畫的是花蓮六十石山的金針花,開滿整個山頭的金針數量之多有其震撼的美,配上遠方的花東縱谷及遠山真是絕美。 〔此畫國美館典藏〕

洪江波用心畫台灣風景

圖片
洪江波用心畫台灣風景 / 陸潔民 - 1998 自古以來,不少藝術家以大自然為題材從事繪畫創作,但是隨著時代的演進, 風景畫是否應該在視野上、觀念上及語言上發生一些變化?看到洪江波的風景畫, 有一種很直接的感受,這種感受來自他獨特的繪畫語言,一種在沒有學院派包袱下 ,找到心靈與自然中許多對立因素之間的結合,而構成物我交融的境界。   從這幅名為《田園景色》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尊重自然、順其自然的 心態,細膩描寫的稻穗及山林,相信都來自長久細心的觀察,畫面下方稻田自左向 右延伸,由近而遠,耐心且忠實自然地描繪了稻穗和稻田。層層山林也緩緩向右延 伸,右方隱約可見一山谷,與畫面左側山林前的三叢樹,以一對二攬三的結構,形 成畫面呼應的平衡;藍綠色統調的山林從左下向右上,由深漸淺的色度伸向天空, 而草綠色調的三叢樹,在深色山林中產生了透氣的效果,並與右上方的天空相對形 成色彩的平衡。   就畫面整體來說,觀者從畫面中那純樸描寫的稻田,帶有樸厚之氣的山林,以 及涵著豐富水份的天空的忠實描繪大自然的表現中,更能夠感覺到一種別具特色的 藝術魅力,這樣的魅力完全屬於洪江波內心的純靜與抒情的繪畫之美,因此我們也 可以說,洪江波用他的心境重新詮釋了台灣風景之美。   今年洪江波的生命有了些新變化,他帶著妻子與一歲多的兒子,搬回老家苗栗 後龍與母親團聚,目前過的是一邊耕種蔬果,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一邊畫畫的田園 生活,但是見到他的感覺與看到他的畫一樣,他的人生態度一直沒變,那就是尊重 自然、順其自然,不刻意經營,但著重於大自然風景給人的整體感受,以及人與大 自然的關係。今後,他站在老家的泥土裡感受著風景,想必,能畫出更多精彩的洪 江波台灣風景畫。

寂靜之音 速寫洪江波之畫

寂靜之音速寫洪江波之畫 / 呂佩怡 在這個太過喧嘩的城市中,需要寂靜的美讓喧嘩沉殿,洪江波的畫即是這樣一種靜謐如水的沉靜。 初次知道洪江波,是不經意間翻閱一本水墨畫冊,一本只有墨痕與筆觸輕輕細皴的山水圖像,以一種近似碳筆素描的質感描繪月光、樹影、水波、山壁…,安靜的連翻閱畫冊的聲響都太突兀了。畫家小魚在序「江波之月」中寫著「江波的畫就像他的人一樣,有一種微剛與潤澤。」我想著是什麼樣的人竟然安靜的如此。之後,再見洪江波的畫便是另一種有色彩的繪畫,但是一清如水的靜謐仍在畫中呼喚著雜亂不堪的心情。多了色彩,他原本畫中隱隱而來的孤獨便被驅逐,取而代之的是愛這元素,透過畫面我們可以明確的感覺他由集體山水形像的描繪轉化為對故鄉土地的愛戀,是將他的繪畫方向更聚焦於後龍這個偏荒而帶著蒼涼色彩的小鎮。 後龍是個靠海的小地方,不甚肥沃的土地鋪著一片片金黃稻海,沒有稻田之處便是荒蕪的原野,偶爾一兩株木麻黃在無聲的小鎮裏迎著風發出沙沙的聲響,在這裏真得很難遇到人,更難聽見比風更大的聲音了,人在那裏除了跟自己說話外,就只有與自然對話。走在後龍的鄉間小路,恍惚地以為自己走進了洪江波的畫中,而在觀看洪江波的畫時,又以為自己過度投入而幻想著自己正站在風吹過的稻浪之前。嚴格來說後龍已成為洪江波心中的一面鏡子,然後經由折射再現於鏡外的絹布之上。後龍,這個名不經傳的小地方透過洪江波的畫作和觀者緊密結合,以一種濃縮再濃縮的情感侵入每一顆貼近於土地的心。 從小生長在後龍的洪江波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兄姐在他年紀還小的時時候便一一離家求學與就業,實際伴他成長的只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狗與後龍寂靜的田野,他就這樣一路成長,「安靜」這個特質從裡到外將他整個包圍,不怎麼說話,圓圓的臉只是微笑,彷彿他的世界是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他的大哥洪平濤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解剖著洪江波:「如果說他熱愛藝術,我想更多的是透過繪畫可以過一種不被干擾的真實生活,對生命裏的挫折、困頓、沮喪提供了一片可以逃避的空間。」也許是這樣的心境與想法,洪江波的畫成為他與世界溝通的橋樑,他將心中想說的,想表達的都用畫來說了。 選擇膠彩作為主要創作媒材,因為「它」與「他」有著相契的個性,膠彩的細細描繪,非得像洪江波這樣耐得下性子才行,他總是安安靜靜的在絹布前一遍又一遍的以小筆畫著,一如身負重任的修行者繪製藏傳唐卡般,虔誠而專注,謹慎而細心,把繪畫當

寧靜的真義 - 試寫洪江波

寧靜的真義-試寫洪江波 作者 陳克華     他筆下的一山一木,在氣韻靈動之外,又多了一份質樸結實的感受,令人禁不住雙 眼一亮:「啊,這就是台灣的山水畫!」   九六年秋於世貿舉行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初見識了幾位北京當紅的前衛 畫家的畫,潑辣搞怪無所不用其極,正暗和我當時寫完「欠砍頭詩」的心情。頻頻 嘆賞之餘,整個偌大的會場,竟然沒有幾張畫真正令我駐足。直到臨走前被幾株倒 在水中的稻草所吸引──我仔細凝神一看,是水墨又似膠彩,畫在似絹的布上,稻 穗粒粒皆辛苦一一描繪,遠觀則又構成一種近似「碎維」(fractle)的和諧;而此種 和諧背後似乎又隱隱透露著一股更巨大的定靜的力量。我當時便被這力量似挑引似 兜覽地給鎮懾住,在離開前又往返欣賞了好幾遍。   而這位畫者我後來向幾位台北畫壇的朋友請教,似乎名氣並不響亮,知道的人 並不多。大約我平常現代詩寫慣了,對「小眾」早已習以為常,於是當敦煌寄來其 個展資料時,我便決定前往一探廬山真面目。 「傾聽無聲」是那次個展的標題,我以為是再貼切不過。而經由那次個展展出 的作品,我似乎更確定了洪江波就是那位「抓得住我」的畫家。整體而言,他的山 水予人一種寧靜、安定、空靈的感受。而這些在傳統山水畫境裡並不罕見,只是經 由膠彩的沈著,似乎適度調和了中國傳統畫裡過度強調水墨的氣韻,而忽略了質地 的傾向,使得他筆下的一山一木,在氣韻靈動之外,又多了一份質樸結實的感受, 令人禁不住雙眼一亮:「啊,這就是台灣的山水畫!」   是的,林相齊整的亞熱帶山林,切穿岩脈入海的急淺河灘,秋日泛白的菅芒草 花,一望無際的黎明前尚浸在露水裡的未醒稻穗,洪江波似乎將他天賦秉性裡的沉 靜悠遠,藉由他筆下的畫境具體呈現,是他內心極致幽微的曲深傳達,卻也是他對 這片孕育生化他的台灣山水的赤忱熱愛!   這也就是為何我一面看畫一面要雀躍讚嘆:「是的,這就是台灣,台灣的山就 是這樣......只有台灣的山才長得這樣子......」雀躍之餘,卻又感受洪江波必並 不全然是寫實的。他似乎特別喜好天光昏冥中的山水,諸如雨前、黎明、月光皎好 的良夜,甚或霧氣氤氳裡的溶溶遠山,恰似人意識在闇閺渾沌之際,初醒的雙眼乍 見天地化育的靈山秀水之一剎的震矇發聵,那感受的具體成形,便成了洪江波山水

靜翫山水

圖片
洪江波2004新作「靜翫山水」,延續前一時期〔山常水明〕系列風格,清澈寧靜、不染塵埃的詩情氛圍,略略增多了湖光山川的水光綴點,使得觀者的樸素寧靜彷彿有了更柔和的悠遠空間感,既細膩、均勻又純淨、潔美。 筆繪「瞬間」凝視流變不息的「永恒」樣貌 大自然的景色瞬息萬變,藝術家們試圖以各種方式捕捉多倩繁複的樣貌,中國畫的水墨沈吟、西方的油彩綻放,無不窮日落月地嘗試將其振盪人心的面貌定格或以崇仰的姿態展顏開來。洪江波的膠彩山水,則以宗教般虔敬的肅穆心境,緩慢地細細描繪大自然裏凝住的每一瞬間........